TIME:2018-09-13
5月29日~30日,2018中国国际生态景观规划与营建学术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人文园林》杂志社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园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携手纽伦堡国际展览集团联合主办,各省市园林景观行业协会和上海城市规划、房产、旅游、建筑、勘察设计、市政协会协办。
论坛上,国内外知名景观设计专家就可持续生态景观、文化景观等热门议题进行交流汇报。与现场嘉宾分享了经典案例和策划定位、规划设计等实践经验。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Daniel Roehr
演讲主题:《集成式中国城市用水系统绿色屋顶/Living Roofs Integrated in Chinese Urban Water Systerms》
内容摘要:绿色屋顶是地面暴雨控制设施的有益补充,有必要与之构成一个整体的集成式城市水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方式,以及绿色屋顶、沼泽和保水区/滞洪区的雨水管理工具。同时说明了这些系统的构建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
加拿大 Space2place 景观工作室创始人 Jeff Cutler
演讲主题:《位置的潜力/The Potential of Places》
内容摘要: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一直在变化,每个地区的人文、经济等社会因素不同,而各地区的景观具有区域性特点。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强化人与环境之间有意义的联结,如对公园重新设计以适应现有的社会状态,社区问卷调查征得使用人群对绿地的需求等。
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总监Stephen Buckle
演讲主题:《人文与环境相融合/Humanistic and Contextual Reflections》
内容摘要:通过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做的实例,如蚂蚁金服杭州总部,来说明以人为本的设计和经验,真正去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与当地人们互动、连接社会文化,将当地文化融入设计,让各种不同的文化找到其自身独特性设计风格。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滨谊
演讲主题:《应风成景·跨界协同》
内容摘要: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和作用远远超过了今天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风景、身心愉悦之美、精神伦理之美,认清风景园林在新时代建设中的作用,我们需要以风景园林的自然生命观、时间空间管、保护营造综合馆来应对生态环境损害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系主任韩锋
演讲主题:《融合自然与文化 创建诗意栖居》
内容摘要:风景园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是源于其深深地扎根于自然,架构了人与自然的互通与对话。景观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载体,蕴含着各文化族群的自然观、生态智慧和文化多样性,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深度、高度及广度的理解,树立历史的、演进的、自然与文化融合的整体观,是人类未来诗意栖居环境建设的核心基础。
意格国际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暐
演讲主题:《以现代设计语汇诠释传统文化精髓》
内容摘要:以东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解析两者不同的发展轨迹、特点和方向,指出风景园林的四大作用,引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维结构,进而探究风景园林的超时空概念。如何将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是设计师持续需要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实践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现代设计的语汇诠释中国园林独有的造景艺术特征。
最后交流,各位专家都提到,中国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应从其所在地独有文化、社会经济、使用人群等角度考虑,在保护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应赋予其新的功能,使设计合理、丰富,蕴含人文气息。城市景观设计项目,应有长远的规划蓝图,考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建筑群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尊重社区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师的工作不仅是设计,更多的是“走出去”,用专业的语言去表达设计,将设计理念通过互联网、学术交流等方式,让决策者们与其他领域的专家了解这个领域内的工作。
下一页:这一拜,让所有风景园林人深思……